■ 中共宿州市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石相村,位于宿州市埇橋區欄桿鎮,以老寨山為主的六座山峰連綿起伏,環抱著這片熱土。溪水潺潺,流過那段硝煙彌漫的抗戰歲月;松柏蒼翠,見證著一段轟轟烈烈的敵后抗戰史。1939年至1940年,張愛萍將軍三進這片群山環繞、林木蔥郁的土地,擘畫戰略、鍛造武裝、凝聚力量,為皖東北抗日根據地的創建打下堅實基礎,留下一段以統戰開新局、以斗爭奠新基的動人故事。
1938年11月,中共六屆六中全會確立“鞏固華北,發展華中”的戰略方針。1939年5月2日,中原局書記劉少奇電示彭雪楓并張愛萍,明確指示:“發展華中是黨早已定下的方針……張愛萍擔任豫皖蘇省委書記,領導與建立地方黨和地方武裝。”此時恰逢國民黨安徽省第六行政區專員盛子瑾表達了與新四軍合作抗日的意愿,并派員接洽。5月下旬,張愛萍就向津浦路東發展、開辟皖東北的條件和基礎作了分析,并提出要親自深入敵后,到皖東北探探敵情,獲得新四軍游擊支隊司令員彭雪楓和黨政軍委員會的一致贊同。
1939年7月初,張愛萍帶著秘書劉玉柱會同八路軍蘇魯豫支隊東進隊奔赴皖東北。為縮小目標,張愛萍帶著劉玉柱離開東進隊,換上便裝,輕裝簡行,輾轉抵達宿東欄桿集石相村。在此,張愛萍聽取了中共宿東縣委書記孔子壽的匯報,視察了共產黨員趙匯川領導的“六抗”三支隊(國民黨安徽省第六專區抗敵指揮部第三支隊)。深入考察后,張愛萍發現趙匯川民族意識堅定、軍政素質優良,“六抗”三支隊黨員骨干多、抗日氛圍濃、隊列齊整,具備良好的發展基礎。他決心將這支隊伍培養改造為共產黨領導的正規軍,作為挺進皖東北、扎根敵后的重要武裝力量。張愛萍鄭重告訴趙匯川“你們這支部隊,以后就直接同我發生聯系”,并委派劉玉柱為該支隊政治處主任。后來,趙匯川在回憶錄中寫道:“他(張愛萍)要求我們建立政治工作制度,加強部隊政治思想建設。我們按照這些指示,初步建立了各種制度,學習紅軍建軍的辦法和傳統,指導部隊建設。從此,三支隊即在張愛萍同志領導下,投入開辟皖東北抗日根據地的戰斗行列。”
1939年7月10日,張愛萍、劉玉柱抵達泗縣南羅崗(皖六區專署駐地)。在皖東北地區黨組織的配合下,與盛子瑾商談并達成合作協議,初步打開皖東北國共合作的抗日局面;先后主持成立中共皖東北工作委員會、八路軍新四軍駐皖東北辦事處,正確貫徹執行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方針和策略;幫助調節國民黨內部矛盾,廣泛爭取團結當地愛國進步人士共同抗日,維護皖東北國共合作抗日大局。
11月下旬,張愛萍接彭雪楓電報,要求其返回渦(陽)北新興集匯報工作并為參加黨的七大作準備。張愛萍向盛子瑾告別時,要求派趙匯川率“六抗”三支隊沿途護送。12月初,張愛萍二進石相村。趙匯川率“六抗”三支隊八大隊、特務連及沱河大隊在此集結,護送張愛萍西返。12月3日,隊伍抵達新興集附近的龍奶奶廟。新四軍游擊支隊為此舉行了盛大的歡迎會,支隊參謀長張震親自接待,聽取趙匯川匯報,安排食宿,并派新四軍游擊支隊一團團長張太生率部慰問,相互交流經驗。張愛萍對趙匯川及護送部隊寄予厚望,要求其珍惜這次學習機會,從政治、行政管理、軍事素養上全面向游擊支隊學習。在張愛萍的督促和主力部隊的示范帶動下,護送部隊在龍奶奶廟期間獲益良多,軍政素質顯著提升。這段伴隨護送的短期整訓,成為趙匯川部向正規化、主力化轉變的重要契機,為日后改編為新四軍主力團奠定了堅實的軍政基礎。
12月17日,張愛萍到達新興集新四軍游擊支隊司令部駐地。次日,彭雪楓主持召開了新四軍游擊支隊黨政軍委員會會議,聽取張愛萍的匯報。會議研究決定:將皖東北我黨領導的武裝統一組成新四軍游擊支隊第四總隊,由張愛萍任總隊長兼政委;張太生率支隊主力第一團及黨政軍干部120人,隨張愛萍赴皖東北開展工作。
12月30日,張愛萍率領新四軍游擊支隊一團、“六抗”三支隊、沱河大隊及120名黨政干部從渦北新興集出發,星夜疾行越過津浦鐵路封鎖線。張愛萍豪情滿懷,即興賦詩:“除夕人寂軍行疾,月冷風寒透征衣。斬斷沉沉封鎖線,挺進敵后奠新基。”1940年1月1日,張愛萍第三次進入石相村,受到當地軍民熱烈歡迎,并舉行3000余人新年聯歡會。隨即,張愛萍在此正式組建新四軍游擊支隊第四總隊司令部,親任總隊長兼政委。按照新四軍的編制要求:新四軍游擊支隊一團改為四總隊第10團;趙匯川領導的“六抗”三支隊改編為四總隊第11團;徐崇富領導的六抗特務支隊改編為四總隊第12團;石青領導的泗北農民支隊改編為四總隊獨立1團;沈聯城領導的宿東抗日游擊隊改編為四總隊獨立2團;沱河大隊為四總隊警務連。
第四總隊一經成立,便展露鋒芒,成為開辟與發展皖東北抗日根據地的重要力量。1940年1月5日,駐守津浦鐵路徐州至夾溝各據點的日偽軍集中兵力,向靈宿行署駐地欄桿、石相一帶進犯。張愛萍當即指令負責警戒的張太生組織部隊反擊。經過兩個多小時激戰,成功將來犯之敵擊潰。此后,第四總隊連戰連捷:1月8日,張愛萍親率部隊攻克張樓、大楊家日偽據點;1月中旬,突襲張大路、沙灘日偽據點,擊潰守敵偽軍雷杰三部;2月4日,第四總隊繼續東進,一舉攻克泗縣大柏圩據點,開倉放糧,救濟群眾,進一步鞏固和拓展了根據地。
張愛萍三進石相村,是中國共產黨人在民族危亡之際挺進敵后、開辟根據地的堅韌實踐。首次進駐,慧眼識珠、掌握核心武裝,點燃皖東北抗日統一抗戰的火種;二度途經,借勢整訓、全面提升,樹立地方武裝變身正規部隊的典型;三進敵后,改編武裝、建制奠基,熔鑄根據地建設的堅固基石。
石相村的老槐樹年年抽出新芽,它見證了像張愛萍這樣的共產黨人,如何以“把一切獻給黨”的赤膽忠心和卓越的戰略智慧,在危機四伏中捕捉戰機,于重重變局里開創新局。這份在宿州大地上淬煉出的革命品格,穿越時空,依舊是引領我們銘記歷史,在新時代新征程上砥礪奮進、實現民族復興偉業的精神力量。
①拂曉報社各媒體稿件和圖片,獨家授權拂曉新聞網發布,未經本網允許,不得轉載使用。獲授權轉載時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
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轉載的作品內容涉及您的版權或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本網聯系,本網將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作相應處理。
本網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57—3909502
舉報郵箱:zgfxnews@163.com
版權所有:拂曉新聞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
地址:宿州市紡織路拂曉報社 郵編:23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