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建國
你看到過彭雪楓將軍騎在馬上的英姿吧?你見到過彭雪楓身著布軍衣環腰佩戴左輪手槍和子彈帶的風采吧?你目睹過彭將軍與夫人林穎相擁依偎在一起的甜蜜笑容吧?你也一定看到過騎兵團戰士騎馬揮刀馳騁戰場的勇猛吧?而這些都出自時任新四軍四師聯絡部部長任泊生拍攝的照片。
為紀念《拂曉報》創刊60周年,1998年12月,我和報社攝影記者武正潤前往彭雪楓的親密戰友林穎同志家中,請她介紹一些彭將軍關心《拂曉報》的往事。采訪結束前,林穎拿出珍藏多年、特別喜愛的一張將軍一身戎裝騎在馬上的照片,說這是任泊生同志拍的,把彭師長的儒雅和風采表現得很好,送給我們作紀念。這是我第一次聽說任泊生的名字。
之后,我又看到不少四師干部戰士抗擊日寇、除奸斗頑、田間生產、支援前線等一批圖片,有署名的大都為任泊生拍攝,不由產生了迫切了解他的愿望。為紀念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我將多年收集整理成文,以緬懷這位為淮北抗日根據地留下珍貴影像的老前輩。
《拂曉報》創辦人、新四軍四師師長彭雪楓。任泊生 攝
任泊生1909年出生于越南一個僑商家庭,1925年就讀于廣州知用中學。受校內進步思潮和馬列主義思想的影響,他開始關心民族命運和前途并對革命事業心生向往。1927年,任泊生赴日本東京早稻田大學留學,回國后到武漢加入葉劍英領導的武昌軍事教導團。1937年3月,任泊生奔赴延安并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曾先后在中央宣傳部、西安八路軍辦事處、漢口八路軍辦事處工作。1938年,他被調至國民黨軍委政治部第三廳工作。1939年年初,調到新四軍工作,歷任新四軍游擊支隊、第六支隊政治部聯絡科長、第六支隊渦陽聯絡站站長,第四師政治部聯絡部部長、民運部部長。
任泊生是一位具有濃厚文化底蘊和文藝氣息的革命者,在長期的革命斗爭中,更是鍛煉出較高的政治和文化素養。他愛好攝影,20世紀30年代在上海時經常與電影人、攝影人接觸。1927年,他與電影演員陳波兒同在黃埔軍校學習,兩人因同是六期學員而相識,后又一起在上海藝術大學學習。任泊生是陳波兒人生旅途中的革命引路人,之后更是成為人生伴侶。由于任泊生一直在淮北新四軍第四師進行抗日工作,漸漸和陳波兒失去了聯系。1940年5月,彭雪楓師長曾給鄧穎超同志去信,請鄧大姐幫忙,讓陳波兒來淮北敵后與任泊生團聚。為此,鄧穎超多次給任泊生和陳波兒寫信,但終因種種原因而未果。這也從側面反映了彭師長關心任泊生的婚姻大事,也充分印證了任泊生和彭師長之間深厚的革命情誼。
全民族抗戰期間,北方的八路軍曾經拍攝了一系列紀錄片,如《南泥灣》《延安與八路軍》等。我們今天能見到的許多珍貴的歷史鏡頭,正是來自吳印咸等老一輩攝影家當時拍攝的紀錄片。而在南方敵后抗戰的新四軍,也曾拍攝過一部紀錄片,即在淮北地區抗戰的四師拍攝的唯一一部紀錄片《新四軍的部隊生活》。新四軍四師最初計劃拍一部紀錄片,是受到了延安八路軍拍攝紀錄片的啟發。1942年春天,新四軍四師部分戰士在參加整風運動期間,觀看了延安電影團拍攝的有關八路軍部隊戰斗生活的紀錄片,深受鼓舞,躍躍欲試。為了拍好影片,時任四師師長的彭雪楓想到了一個人——曾在上海新華影片公司擔任攝影師的薛伯青。彭雪楓師長讓任泊生前去聯系拍攝事宜。任泊生的夫人陳波兒與薛伯青早在上海時就相識,因著陳波兒的關系,任泊生與薛伯青很快結下了友誼。1942年夏,任泊生在薛伯青的幫助下,用柯達16毫米的攝影機和電影膠片,拍攝了新四軍四師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紀錄片,將四師部隊生活、整訓、文工團演出等方方面面記錄下來,并拍攝了1943年12月2日彭雪楓祝賀《拂曉報》出版500號的講話,以及1944年3月13日彭雪楓在文化訓練隊開辦5個月所作的總結報告等。很多新四軍老同志都還記得四師聯絡部部長任泊生用經常掛在肩上的德國徠卡相機記錄下來的許多重大事件。如,四師解放張樓敵軍據點時的戰斗場面、重要會議及陳毅、張云逸等領導來淮北視察并與四師領導同志合影的歷史畫面。
快門與槍炮聲交織,對于用相機定格戰場的攝影者來說,危險無處不在。但任泊生記下了彭雪楓師長交代的話:圖片是歷史的鐵證,人在底片在,人與相機共存亡。這句話影響了任泊生的一生。
任泊生和彭雪楓師長在淮北敵后的戰斗、生活中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情誼。彭雪楓生前許多珍貴的影像都出自任泊生之手。彭師長犧牲后,掛在他墓碑前的妻兒及戰友們的留影,也都是任泊生飽含深情之作。
解放后,任泊生先后在國務院和廣東省工作。20世紀60年代初,任泊生曾給幫助過新四軍拍攝紀錄片的薛伯青寫下一段離別贈言:“伯青同志,我們認識在二十年前,那是在祖國遍地荊棘,到處匪氣,人民處于流亡、饑餓和與生死的搏斗中,民族也在風雨飄搖的境地。十多年前我們為民族獨立,為階級的斗爭共同度過艱苦的歲月。不管是在硝煙彌漫中,或在冷落的牢窗下,我們都有堅定的信念和愉快的心情。今天,我們又共同為社會主義建設盡力。今后我希望我們也為這理想和這偉大的事業而獻出我們的一切。”
任泊生給戰友薛伯青的一段贈言,讓我真正見識了老一輩革命者的境界和胸懷。為了理想和信仰,任泊生和他的戰友們進行了一生無悔的追求。他們為民族獨立、人民奮斗的功績,永遠值得我們緬懷和銘記!
(作者系拂曉報社原記者)
①拂曉報社各媒體稿件和圖片,獨家授權拂曉新聞網發布,未經本網允許,不得轉載使用。獲授權轉載時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
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轉載的作品內容涉及您的版權或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本網聯系,本網將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作相應處理。
本網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57—3909502
舉報郵箱:zgfxnews@163.com
版權所有:拂曉新聞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
地址:宿州市紡織路拂曉報社 郵編:23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