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宿州鋪展 生態文明新畫卷
2021年,我市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牢牢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著力完善生態文明建設長效機制,生態環境質量越來越好,全市生態文明建設不斷取得新突破。
積極推進河湖長制改革,擦亮特色改革品牌
《宿州市總河長令(第3號)》頒布實施,建立全面推行河湖長制工作述職制度。全市76條河流、1個湖泊設立河長2379名、警長94名、檢察長54名,市縣鄉村四級河湖長體系全面建立。“一河一策”綜合整治方案編制完成,對所有河湖進行劃界,公告河湖管護范圍。全面建立省內跨界河流河湖長制,與蚌埠市、淮北市不定期開展跨界互查。2021年以來,全市市縣鄉村四級河湖長共巡河8.7萬余次,解決涉河問題1700余個,開展暗訪12次、聯合督察4次,整治“四亂”問題331個,清理河道約2598.2千米,清理水草約29.4萬立方米,清理河坡堤坡耕種約253.4萬平方米,治理河道113.58千米,完成投資4.97億元。新汴河城區段獲批成為第一批省級幸福河湖,碭山廢黃河園藝場段、蕭縣岱湖、埇橋區鎮頭水庫、靈璧縣新汴河城區段、泗縣石龍湖濕地等5條幸福河湖完成創建工作,優質河湖生態資源逐步轉化為綠色發展新動能。
安徽省省級示范河湖新汴河城區段被水利部納入全國高質量發展水利風景區典型案例(全國僅30家,安徽省唯一一家)。我市2名同志被水利部分別授予“全面推行河長制湖長制工作先進工作者”“全國優秀河湖長”榮譽稱號。
深化新一輪林長制改革,高質量推進示范區建設
黃河故道特色經濟林示范區建設穩步推進。碭山縣圍繞酥梨產業集群發展,探索建立統一果園建設標準等“五統一”聯動機制,研發建設數字果園優質生產的多源數據采集等三個平臺,打造涵蓋從生產到服務的一體化產業模式。蕭縣2021年完成石質山綠化2800畝,蕭埇石質山攻堅綠化示范區建設取得突破。埇橋綠色家居產業示范區搶抓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政策機遇、板材家居行業擴張市場機遇、新發展階段群眾對綠色環保產品需求轉型機遇,積極承接長三角、京津冀等地智能家居、定制家居產業轉移,推動產業鏈向上下游延伸,落地35家億元以上知名企業,實現工業產值120億元,同比增長31%。
新汴河平原防護林示范區建設步伐加快。泗縣扎實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利用鄉土樹種建設農田林網,新增庇護農田面積7.97萬畝。靈璧縣創新機制,大力發展薄殼山核桃產業,共栽植薄殼山核桃13.7萬株。埇橋林長制改革示范區先行區建設全面發力。綠化提升農田林網391千米,綠化村莊29個,完成新汴河等大中型河道綠化60余千米,農田林網先行片區基本建成。
厚植生態底色,深入開展“五大森林行動”。平安森林行動。統籌開展森林資源管理“一張圖”年度更新、林草生態綜合監測評價和公益林監測等工作,為森林資源保護管理提供基礎支撐。嚴格落實森林防滅火行政首長負責制,推廣“防火碼”小程序,新建1處標準化防火器材庫,落實重點區域、重點時段24小時應急值守,全年未發生重大火險火情,森林火災受害率控制在0.5‰以下。健康森林行動。科學推進國土綠化,實施“百村萬樹”村莊綠化、河渠綠化、石質山攻堅綠化、農田林網建設等重點工程,舉辦全民義務植樹四十周年暨“國際森林日”安徽省主題宣傳活動,培育義務植樹基地114個、森林科普基地5個,創建省級森林城鎮4個、森林村莊26個,人工造林4.77萬畝、完成省下達任務的148%。碳匯森林行動。積極探索建立林業重點領域生態補償機制,落實公益林管護責任,提高生態效益補償標準,各縣區已分別兌現2元——30元/畝不等的公益林生態效益補償。金銀森林行動。培育林業經營主體,壯大林業產業體系,申報并通過認定國家林業重點龍頭企業1家、林業產業示范園區2家、林下經濟示范基地1家,省級林業產業化龍頭企業30家、林業示范社21家、示范家庭林(農)場4家,初步形成以碭山縣蕭縣經濟林產業、埇橋區綠色家居產業和靈璧縣泗縣薄殼山核桃產業為主體的特色產業格局。活力森林行動。探索推進集體林權“三權”和“三變”改革,推廣“林權抵押+林權收儲+森林保險”貸款模式,全市共承保林業保險324.49萬畝,保費635.79萬元,保額28.87億元,承保率全省領先,實現“公益林全保、商品林應保盡保”。
加快綠色循環低碳發展,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
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工作成效突出。2021年12月12日,《中國畜牧獸醫報》頭版頭條報道我市靈璧縣一場一策、整縣推進、農牧循環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中國新聞網報道蕭縣探索綠色種養循環農業之路,既解決了糞污科學化、無害化處理問題,又為農戶節省了種地開支。《中國畜牧業》《安徽畜牧獸醫》等媒體平臺對我市資源化利用工作進行專題報道。省內外多家單位來我市考察調研,充分肯定我市一體化智能糞污處理裝備技術、第三方專業合作社、種養結合、農牧循環等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技術模式。
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成效明顯。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我市進一步優化能源結構,實施可再生能源替代,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截至2021年底,宿州新能源裝機達233.33萬千瓦、居全省第5位,發電量46.58億千瓦時、居全省第3位,其中風電裝機48.8萬千瓦、發電量14.93億千瓦時,光伏發電裝機158.25萬千瓦、發電量17億千瓦時,生物質(含垃圾)發電裝機26.26萬千瓦、發電量14.71億千瓦時。
秸稈綜合利用產業快速發展。我市將安徽秸稈綜合利用產業博覽會作為引資引智的重要平臺,精心組織參會,加快秸稈綜合利用產業發展。其中,市展區參展企業33家,裝備技術展區7家,推介項目5個,總投資金額1.64億元,招商簽約項目11個,簽約總金額為5.76億元,來自滬蘇浙投資合作項目3個,投資金額8005萬元。
綠色低碳重點項目加快實施。安徽省蕭縣林平紙業有限公司年產185萬噸造紙環保清潔能源及漿渣資源綜合利用自備熱電聯產項目,安徽中鷹漿紙有限公司固廢資源綜合利用項目,采用企業生產過程中分離的漿渣、污水處理產生的沼氣、污泥為燃料進行供熱、發電,實現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可實現年減排二氧化碳共約35萬噸。安徽中鷹漿紙有限公司生物質發電項目,采用木屑、秸稈渣及生物質秸稈為燃料進行供熱、發電,可實現年減排二氧化碳約21萬噸。宿州市藍特科技氣體有限公司年產食品級二氧化碳3萬噸項目,作為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項目,每年可回收利用酒精發酵產生的3萬噸二氧化碳氣體,對碳達峰碳中和發揮積極作用。
蔡敏萌
· 版權聲明 ·
①拂曉報社各媒體稿件和圖片,獨家授權拂曉新聞網發布,未經本網允許,不得轉載使用。獲授權轉載時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
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轉載的作品內容涉及您的版權或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本網聯系,本網將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作相應處理。


推薦閱讀
-
1宿州市一季度工作點評會暨工業強市工作推進會召開 04-25
-
2宿州市小麥赤霉病防控工作視頻會議召開 04-25
-
3第九期宿州市企業家沙龍下午茶活動舉行 04-25
-
4
-
5一季度宿州市經濟穩中有進開局良好 04-25
-
6王啟榮在埇橋區調研文明城市建設工作 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