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實事 暖民心 宿州在行動 | 家門口“煙火氣” 小食堂“暖人心”
穿過成片的梨園,記者來到碭山縣唐寨鎮侯口村時已是上午11點。走進位于村中心的老年食堂,飯菜的香氣撲面而來,旁邊的活動室內,50余位老年人一邊看著電視聊著天,一邊等待開飯。
“我們村的老年食堂從11月底開始運營,目前有50多位老年人來就餐。”村黨總支書記王法松說。據介紹,侯口村充分利用上級財政資金和村集體經濟收入,在村民捐贈的宅基地上,新建了目前的老年食堂。
記者看到,侯口村的食堂不是很大,但是空調、電視、無線網等設施設備一應俱全。談起老年食堂的建設過程,王法松感慨:“建設老年食堂并不是件容易事,在召開全村黨員大會之后,我們村支部挨家挨戶了解全村老年人的就餐需求,充分考慮老年人的就餐習慣,形成了目前的食堂運營思路。”
隨著食堂工作人員吆喝的開飯聲,王法松同鎮黨委委員季鵬舉一起,挨個把飯菜端到老人們的面前。記者看到,在托盤里,一份紅燒魚、一份西紅柿炒蛋,葷素搭配,營養結合,再配上一份熱乎乎的米飯,便是老年人的午餐。“您吃飯的時候注意魚刺,飯不夠的話我再給您添一點。”王法松叮囑吃飯的老人。
在給老人們端好飯菜后,王法松繼續說:“為了更好地服務老年人就餐,我們村黨支部成員和駐村干部輪流為老人端飯。”老年食堂的核心功能是提供就餐服務,如何讓老年人吃得安全營養是食堂運營的重點內容。“我們每天都會購買新鮮的蔬菜、肉類,盡量把飯菜做得松軟可口,還配備了碗筷的專用消毒柜,保證老年人吃的每一餐都安全、營養、可口。”王法松說。
“一天兩頓飯只要6塊錢,我跟老伴兩個人一個月花不到400塊就能吃得不錯。”侯口村村民于平云說。于平云的子女長期在外面務工,每年只在過年時回家一趟。“我跟老伴兩個人自己做飯吃的話,往往做多了造成浪費,食堂建好之后我們每天在這里吃飯,飯后不用自己洗洗刷刷,吃完飯還能在活動室看看電視、跟其他老年人聊聊天。”于平云高興地說。
“目前,我們正在采購保溫桶和送餐車,免費為行動不便的老年人提供送餐服務,努力讓他們不出門也能吃到熱乎乎的飯菜。”王法松說。午餐結束后,有部分老年人陸陸續續回家,看著他們的背影,王法松表示:“讓他們安享幸福晚年就是我們做這些事情的最大心愿。”
記者 王碩
· 版權聲明 ·
①拂曉報社各媒體稿件和圖片,獨家授權拂曉新聞網發布,未經本網允許,不得轉載使用。獲授權轉載時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
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轉載的作品內容涉及您的版權或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本網聯系,本網將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作相應處理。


推薦閱讀
-
1
-
2楊軍督導調研疫情防控工作 12-15
-
3市政府考察團赴合肥招商考察 12-15
-
4宿州市持續鞏固拓展健康脫貧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12-14
-
5王啟榮率隊征求市《政府工作報告》意見建議 12-14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