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實事 暖民心 宿州在行動|盤活城市閑置空間 緩解市民停車難題
城市停車設施是滿足市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一項保障,也是現代城市發展的重要支撐。近日,記者從市城管局了解到,有3座智能停車場建成投入使用。
“我是來區行政服務中心辦事的,之前還擔心車子沒地方停,來到發現這個立交橋下建設了停車場,著實方便了我們辦事的群眾。”日前,在宿城銀河一路上跨京滬鐵路立交橋下的停車場里,市民楊先生對記者說。
該停車場占地面積約1.6萬平方米,規劃機動車停車位250個,其中無障礙車位8個,充電車位55個,有效緩解了周邊停車難、停車慢問題,滿足市民方便快捷停車需求。該處智能停車場充分利用橋下空間,采用嵌入式出入口,減少對兩側輔道的影響,使車輛出入更加安全、便捷。
另一個校場片區停車場,也是利用橋下空間改造而成。它位于銀河一路上跨京滬鐵路立交橋南側、淮海路東側、教場路西側,目前已建成車位約160個,部分車位仍在建設中,該停車場于2023年2月開始投入使用。“這附近都是老小區,停車位很稀缺,停車場建成對于我們在附近居住的市民來說簡直太方便了。”家住附近的孫先生告訴記者。
“我們現在接到站旅客可方便了,車子停在這兒,旅客從這邊出來就可以直接打車走。”出租車司機王師傅對記者說。火車站站前廣場地下停車場共計車位551個,已于2023年1月底投入使用。
2022年以來,針對城區部分片區車位供應不足、小區車位利用率低等相關問題,我市通過挖掘公園地下空間、橋下空間、邊角地塊建設智能停車樓、公園地下停車場等,提供更多公共車位。
目前,全市共有車位26.58萬個、小型機動車20.3萬輛,車位車輛比為1.31,車位供應整體滿足需求。今年,相關部門將繼續推進“便民停車”暖民心行動,利用老城區閑置地塊建設便民停車場,并加快酒店、商場、醫院等公共停車場信息接入工作,緩解市民停車難問題。記者 趙苗苗
· 版權聲明 ·
①拂曉報社各媒體稿件和圖片,獨家授權拂曉新聞網發布,未經本網允許,不得轉載使用。獲授權轉載時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
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轉載的作品內容涉及您的版權或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本網聯系,本網將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作相應處理。


推薦閱讀
-
1全市宣傳部長會議召開 03-31
-
2三十六年求一粒 03-31
-
3全市十大重點產業工作推進調度會召開 03-31
-
4宿州市鄉村振興提檔升級加速 03-27
-
5王啟榮在蕭縣黃口鎮調研社會治理工作 03-27
-
6宿州市啟動創建“宿速登記”服務品牌 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