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搶修一晝夜
“周主任,經開區金泰五路39號桿受損嚴重。”7月21日晚,在接到國網宿州供電公司高壓運檢班班長劉浩打來的電話后,該公司宿南供電服務中心主任周盼立即趕赴現場。
一個近20米長的大型廣告牌橫亙路中,掛載著4回線高壓供電線路的電線桿向一側傾斜,桿體中部和底部鋼筋外露。周邊群眾反映,一輛水泥泵車未將臂架收好,在行駛過程中撞倒路邊的廣告牌,廣告牌砸向電線桿,導致電線桿受損嚴重。
突發事件讓周盼的神經緊張起來,供電雖然暫未受影響,但桿體受損,倒桿斷線隨時會發生。這條4回線10千伏高壓線是附近化工園的能源“大動脈”,關系著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而且每一回線由3條電纜線組成,4回線共有12條電纜線,搶修流程復雜、操作難度大。
當天晚上,宿州供電公司運檢部、帶電作業班、工程公司以及城南供電服務中心聯合進行現場勘查,并對受損桿體進行加固。
“由于受損的是耐張桿,線路需要在桿上連接,帶電作業難以進行。企業生產和居民生活離不開電力,為將停電影響降到最低,我們決定先搭建聯絡點轉移部分電荷,再停電進行搶修。”周盼介紹。
7月22日,供電公司工程人員在準備完方案并完成備料、運輸、敷設電纜后,晚上8時許,伴隨著野外的蟋蟀叫聲,搶修作戰正式打響。
一支17人組成的搶修隊伍分成兩組,一組由樊書峰帶隊,負責地面電纜的敷設工作;另一組則由解經天帶隊,負責帶電作業。
夏天的夜晚雖比白天溫度略低,但蚊蟲叮咬、照明條件較差等因素持續困擾著徹夜奮戰的搶修人員。
隨著角磨機的不斷轉動,樊書峰帶領著工作人員將胳膊粗的電纜線逐步敷設到位。“電纜線不僅粗而且重,即使有角磨機幫助輸送線路,但在悶熱的環境里衣服干了又濕、濕了又干,越動彈衣服越貼身,非常不得勁。”樊書峰說。
而帶電作業班組則需要“全副武裝”,不僅要穿上厚重的絕緣服,還需要戴上多層絕緣手套。在制作完電纜頭后,帶電作業班組爬上附近的電線桿,開始安裝開關和刀閘。隨著東邊天空逐漸變亮,夜間搶修隊在奮戰14個小時后,順利完成接線工作,確保附近14家重點企業的供電不受影響。
7月23日上午11點左右,日間搶修隊輪換進場。正值大暑天氣,氣溫雖然顯示35℃,但戶外毒辣的太陽讓每一個戶外工作的人感受到夏日的“熱烈”。完成斷電后,16名工作人員來到桿體破損處開始更換線桿。
搶修人員先把鋼纜固定在斷桿上,一輛吊車向上牽引著受損的線桿防止倒桿,一輛帶電作業車載著張越和劉海軍抵達線桿上方。他們將一根根線纜解開后,手持緊線器用連接板將線路一個個暫時連接起來。“為加快搶修進度,我們創新工作方法,通過連接板將線路暫時固定,不用將24根導線放至地面,能夠節省搶修時間3-4小時。”周盼說。
連接完成后,4輛吊車伸出長臂齊聚桿頂,受損斷裂電桿被吊車緩緩升起,新電桿組立到位后,兩名工作人員佩戴腳扣登桿,兩輛登高車配合,同時開展導線的恢復掛接工作。“在高空中工作毫無遮擋,不僅熱而且很悶,心跳明顯加快。但為了盡快恢復供電,我們再辛苦一點也值得。”張越說。
30余名電力搶修人員輪換搶修一晝夜后,受損線桿的更換工作順利完成,供電得以恢復。
“電力保供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不斷電就是最好的服務。雖然汗流浹背、皮膚黢黑,但為了居民能正常用電、企業能安心生產,我們積極備戰夏日‘烤驗’。我們將繼續做好相關服務和值守,第一時間處理情況,確保順利完成迎峰度夏工作。”周盼表示。
記者 王碩 實習生 劉雨飛 圖/本報通訊員
· 版權聲明 ·
①拂曉報社各媒體稿件和圖片,獨家授權拂曉新聞網發布,未經本網允許,不得轉載使用。獲授權轉載時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
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轉載的作品內容涉及您的版權或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本網聯系,本網將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作相應處理。


推薦閱讀
-
1汴水之濱 善如潮涌 08-10
-
2上半年宿州市一般公共預算收支實現“雙過半” 07-29
-
31-5月宿州市民間投資增長17.9% 07-18
-
4上半年宿州市新設經營主體48261戶 07-15
-
5公積金提取業務實現“全市通辦” 07-15
-
6宿州市16余萬脫貧人口穩定就業 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