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牢人才“第一資源”理念 開創人才工作新局面
記者 錢景
記者:近年來,碭山縣始終堅持“民生為本、人才優先”工作主線,積極貫徹實施人才強縣戰略,人才隊伍建設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請問在吸引人才、培育人才方面,碭山有哪些工作亮點及突出成效?
唐明:我們堅持全力提精度,傾心引人才。精準對接企業需求,探索建立“領軍人才+創新團隊+優質項目”引才模式,培育省級產業創新團隊19個、省級創業領軍人才6人。創新實施“博士直通車”人才工程,5名“博士科技專員”、3名“科技副總”入企開展技術創新、成果轉化。常態化赴合肥工業大學、安徽醫科大學等高校開展“招才引智高校行”活動,長三角名中醫“徐天舒教授工作室”、安徽醫科大學“孟剛教授病理義診工作室”落戶碭山。
我們堅持全面加力度,悉心育人才。持續深化校企合作,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高校簽訂產學研協議40余項,培育國家級、省級科創平臺14個。依托國家梨產業技術體系成果轉移轉化中心(碭山)、安徽省果樹產業技術體系等載體,為梨產業發展精準培育輸送一批實用型人才。用好杭州市西湖區教育人才“組團式”幫扶機遇,培育教師后備干部84人。舉辦首屆全國臨床知名專家梨都高峰論壇、省內知名臨床專家交流座談會,通過“師帶徒”“上派進修”等方式,培育醫療衛生人才500余人。
記者:人才的價值在于“用”,如何讓人留下來、用起來,遠遠比“搶人”更重要。在新一輪的“人才爭奪戰”中,碭山采取哪些創新舉措促進人才發揮價值?
唐明:我們堅持全域拓寬度,誠心聚人才。舉辦“中國工程院院士團隊走進碭山”活動,張紹鈴院士代表國家梨產業技術研發中心與碭山縣人民政府簽訂科技合作協議。持續深化衛生系統與北京名院專家團合作、教育系統與長三角地區校際聯盟共建關系,常態化舉辦“醫療優才”“教育良才”系列活動。創新開展“長三角雙一流高校青年人才碭山行”,與5所“雙一流”高校簽訂校地合作協議,聘請12名北大學子、5名清華學子擔任“引才宣傳大使”“青年講師團客座講師”。
我們堅持全程升溫度,暖心留人才。加強黨對人才工作的全面領導,推深做實縣級黨政負責同志聯系服務人才制度,常態化開展人才關心關愛活動,定期舉辦“不‘七’而遇·滿心歡‘夕’”“青聯思享匯”“青創會客廳”等活動,不斷增強人才認同感、歸屬感、幸福感。暢通人才回碭渠道,在配偶調動、子女入學等方面提供“保姆式”服務,在平臺搭建、政策制定等方面開通“綠色通道”,努力涵養人才發展良好生態。
記者:新形勢下,面對日趨激烈的區域人才競爭,在接下來的人才工作中,碭山縣有哪些新思路、新規劃?
唐明:下一步,碭山縣將持續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和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加快完善人才“引育留用”全鏈條政策體系,努力以高素質人才引領高質量發展。一是在加強人才招引上求突破。精準對接產業培育、鄉村振興、項目建設、企業發展需求,既瞄準引領產業行業發展的高層次人才,又盯緊現實急需的實用型人才,通過“項目引才、掛職聘才、公開求才、鄉情聚才”等方式,精準引進一批可用之才、緊缺之才、棟梁之才。二是在激發人才活力上求突破。進一步健全人才評價體系和激勵機制,鼓勵和引導人才向農村、向企業、向社區、向基層流動,推動形成各類人才創造活力競相迸發、聰明才智充分涌動的良好局面。三是在提升人才素質上求突破。充分利用各類培育平臺,加強“土專家”、致富帶頭人、涉農技術骨干和基層教育醫療等人才培育,進一步擴大人才總量、提高人才質量、盤活人才存量,讓各類人才各盡所能、各展其才、各顯風采。四是在強化人才服務上求突破。健全人才服務保障體系,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好后顧之憂,努力營造尊才愛才重才的濃厚氛圍,讓人才切實感到實在、感到尊重、感到溫暖,以人才工作有聲有色、有形有感、有力有效,為全面建設現代化新碭山筑牢堅強支撐。
· 版權聲明 ·
①拂曉報社各媒體稿件和圖片,獨家授權拂曉新聞網發布,未經本網允許,不得轉載使用。獲授權轉載時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
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轉載的作品內容涉及您的版權或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本網聯系,本網將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作相應處理。


推薦閱讀
-
1王啟榮督導調研安全生產、民生保障工作 12-26
-
21-11月全市進出口總值58.5億元 12-24
-
3王啟榮調研醫療衛生項目建設工作 12-24
-
4元旦、春節期間宿州再拎“惠民菜籃子” 12-23
-
5宿州市“曬”出2024世界制造業大會“成績單” 12-23
-
6中國國際商會宿州商會第二屆會員大會召開 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