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光為“媒” 逐綠向新
能源是現代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過去幾十年,埇橋區通過煤炭開采,聚集形成了幾個能源小鎮,傳統的第二產業逐漸成形,也帶動了當地人流、物流、資金流。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煤炭資源逐漸枯竭、土地逐漸形成塌陷區……傳統的煤炭開采產業的弊端逐漸暴露,轉型成為不得不面對的一個問題。近年來,埇橋區大力發展塌陷區水面光伏發電產業,煤炭塌陷區綜合治理取得了明顯成效。
1月15日,記者從306省道與汴河東路交界處出發,10分鐘的車程便來到了朱仙莊鎮沱北村。在一片蘆葦的掩映中,2000余畝集中連片的塌陷區若隱若現。
朱仙莊鎮塌陷區水面光伏發電項目鳥瞰。
冬日暖陽,野鴨子在塌陷區的水面嬉戲。陽光撲簌照在水面上,反射出淡藍色的光,集中連片的太陽能光伏面板漂浮在水面上。
記者來到發電場時,該電站工作人員董志強、范恒智正駕駛摩托艇來到光伏面板的浮島上,為光伏組件進行檢修、養護,提高光伏組件的使用效率。該處塌陷區光伏電站由中節能太陽能(安徽)有限公司投資建設,2017年年底正式并網發電,推動當地能源輸出向綠色轉型。
光伏發電,環保、成本和效率需要擺在首位。“咱們這處電站,是全國單體規模排名前列、技術領先的水上漂浮式光伏發電站,通過漂浮式光伏面板發電實現了采煤塌陷區的二次開發利用?!敝泄澞芴柲埽ò不眨┯邢薰舅拗菡菊鹃L劉彭輝告訴記者,光伏組件利用水體冷卻效應,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電站的投入產出比,再加上水域上空無遮擋、受光充分等因素加持,預計可帶來5%至8%的效率提升。
光伏電站員工正在檢修光伏設備。
此外,采取這種方式還能有效降低水體通透度,抑制水中藻類生長,對地表水質的改善和保障灌溉起到積極作用。最關鍵的是,項目所使用的浮筒材料具有良好的抗紫外線和抗腐蝕能力,并且不溶于水,可避免對塌陷區水面產生二次污染,實現了發電過程綠色環保。
在塌陷區設置光伏電站,還能夠帶動當地經濟發展,實現企業、地方、生態環境的“多贏”。劉彭輝告訴記者,以年平均上網電量約8000萬度計算,該電站每年創造的產值在6000萬元左右,25年的全壽命周期預計可發電18億度,對當地稅收貢獻可達1.5億元左右。同時,還能充分利用塌陷區土地資源,避免改變土地性質和用途、上下空間互用、減少土地資源占用,產生“1+1>2”的協同效應。此外,通過長期簽約的方式,更能為當地帶來穩定的租金收入,切實提升土地資源利用效率。
更重要的是,光伏電站所產生的“綠電”基本在宿州本地消納,預計每年可節約標煤約2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1萬噸,有效促進煤炭資源型城市產業結構調整和地區經濟可持續發展,加快推動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
朱仙莊鎮推動水上光伏發電項目,是近年來埇橋區推動煤炭塌陷區綜合治理、加快綠色能源轉型的一個縮影。據埇橋區發展改革委工作人員王釗介紹,目前,全區共有5處光伏集中發電站,其中朱仙莊鎮1處、蘄縣鎮4處,總面積達7000畝左右。
“隨著國家‘雙碳’戰略的推進,新型發電方式不僅能夠契合‘碳達峰’‘碳中和’的相關要求,而且對于端穩能源‘飯碗’,保障能源自主可控意義重大。”王釗認為,光伏發電作為重要的新型能源形式,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服務宿州本地及周邊地區的綠色轉型發展,真正做到以光為“媒”、逐綠向新。
“我們將充分踐行國家戰略,努力服務好能源相關企業在埇橋區投資,為全區加快綠色轉型、實現高質量發展作出貢獻?!眻瑯騾^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文/記者 王碩 圖/通訊員 侯磊
· 版權聲明 ·
①拂曉報社各媒體稿件和圖片,獨家授權拂曉新聞網發布,未經本網允許,不得轉載使用。獲授權轉載時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
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轉載的作品內容涉及您的版權或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本網聯系,本網將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作相應處理。


推薦閱讀
-
1省十四屆人大三次會議宿州市代表團召開全體代表會議 01-20
-
2?市六屆人大四次會議開幕 01-13
-
3楊軍參加靈璧縣代表團審議 01-13
-
4王啟榮參加埇橋區和蕭縣代表團審議 01-13
-
5去年宿州市完成水利建設投資36億元 01-10
-
6王啟榮接待信訪群眾 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