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實推進人社領域各項改革任務落地見效
記者:當前,全省上下正在掀起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的熱潮,請結合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體系方面改革,談談學習全會精神的體會。
王煒: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民生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提出一系列重大改革舉措。全會通過的《決定》提出,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任務。這充分體現了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彰顯了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
在“完善就業優先政策”方面,《決定》強調,健全高質量充分就業促進機制,完善就業公共服務體系,著力解決結構性就業矛盾,完善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就業支持體系。充分體現了黨中央高度重視就業問題,始終把促進就業擺在優先位置。這為我們推動人力資源開發利用、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提供了根本遵循,強化了政策支撐。
在“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體系”方面,《決定》強調,必須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完善基本公共服務制度體系,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圍繞社保基金保值增值、健全基本養老保險籌資和待遇合理調整機制、提高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健全新就業形態人員社保制度等方面作了部署。這為我們做好社會保障工作提出了實踐路徑,明確了努力方向。
記者: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決定》對“完善就業優先政策”作出一系列部署安排,安徽是人力資源大省,請問如何推動高質量充分就業?
王煒:就業是最基本的民生。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省勞動力總量依然較大,就業總量壓力仍將存在。勞動力結構發生深刻變化,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新興產業的培育壯大和未來產業的布局建設,對勞動者技能水平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我們將牢牢把握就業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以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為目標,堅持經濟發展就業導向,深化就業體制機制改革,促進產業、創業、就業“三業聯動”,持續促進就業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一是健全就業促進機制。堅持依靠發展促進就業,發揮產業、就業、創業政策協同作用,推進“家門口”就業行動,支持發展吸納就業能力強的產業和企業。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建立就業影響評估機制,創造更大規模、更加穩定、更高質量的就業崗位,構建就業友好型發展方式。
二是解決結構性就業矛盾。加強就業教育和觀念引導,建立以就業為導向的高校學科專業調整機制,健全人力資源需求預測機制。推進技工強省建設,完善技能人才評價制度,健全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完善“2+N”特色招聘機制,推深做實“三級三方服務千企”行動,推進直播帶崗等新技術運用,切實解決人力資源供需不匹配問題。
三是統籌抓好重點群體就業。堅持把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群體作為重中之重,積極舉辦“招才引智高校行”“青年學子安徽行”等系列專項活動,拓寬就業空間。強化返鄉創業、勞務品牌、技能培訓、勞務協作“四輪驅動”,統籌做好農民工、退役軍人、殘疾人、婦女等群體就業服務,加強困難人員就業援助,促進更多勞動者來皖留皖就業。
四是推動創業安徽建設。堅持創業帶動就業,以創業型城市建設為引領,優化創業促進就業政策環境,加強全要素創業保障,聯動開展創業安徽專項活動,打造創投類節目《創業在安徽》品牌,厚植創業生態,打造活力充盈的創業安徽。
五是優化就業公共服務。充分發揮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作用,推進就業公共服務下沉基層,升級“三公里”就業圈平臺,培育安徽勞務品牌。營造公平就業環境,健全統一規范的人力資源市場體系。支持和規范發展新就業形態,保障新就業形態就業人員勞動權益,營造公平就業環境。
記者:《決定》對社會保障工作提出一攬子改革舉措,我省將如何進一步健全社會保障體系?
王煒:社會保障是治國安邦的大問題。當前,部分群體社會保障仍有不足,人口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新型城鎮化加速推進,就業方式多樣化特別是新就業形態快速發展,也帶來一系列新情況新任務。我們將按照系統集成、協同高效的要求,深化社會保障制度改革,推動社會保障體系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織密兜牢民生底線。
一是持續完善政策體系。深入落實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制度,增強制度規范統一和剛性約束。積極發展養老保險二、三支柱,推動人才企業年金高質量發展,全面推行個人養老金制度。健全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適時合理調整基礎養老金,鼓勵多繳多得、長繳多得。
二是不斷擴大覆蓋范圍。實施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擴面提質增效行動,精準開展“數據找人”。完善靈活就業人員、農民工、新就業形態人員、超齡就業人員等群體參加社會保險政策,提升養老、失業、工傷保險參保率,持續落實放開就業地參保戶籍限制,實現更大人群的高質量參保。
三是加強基金運營監管。健全社會保險基金監管體系,強化政策、經辦、信息、監督“四位一體”,人防、制防、技防、群防“四防協同”的全鏈條監管。穩步推進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健全社保基金保值增值體系。
四是著力優化經辦服務。全面對接國家社保公共服務平臺,推動實現人社服務“一網通辦”。完善社保關系轉移接續制度,推進長三角區域社保關系轉移合作。健全高效辦成退休“一件事”、無感互認等工作機制,全面推行以社會保障卡為載體的“一卡通”服務新模式,進一步提升“民生溫度”。
(本報記者 班 慧)
· 版權聲明 ·
①拂曉報社各媒體稿件和圖片,獨家授權拂曉新聞網發布,未經本網允許,不得轉載使用。獲授權轉載時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
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轉載的作品內容涉及您的版權或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本網聯系,本網將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作相應處理。


推薦閱讀
-
1汴水之濱 善如潮涌 08-10
-
2上半年宿州市一般公共預算收支實現“雙過半” 07-29
-
31-5月宿州市民間投資增長17.9% 07-18
-
4上半年宿州市新設經營主體48261戶 07-15
-
5公積金提取業務實現“全市通辦” 07-15
-
6宿州市16余萬脫貧人口穩定就業 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