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陳成光
老舊小區治理普遍面臨基礎設施薄弱、物業管理費收取率低、居民參與意識淡薄等實際問題,進而導致居民信任缺失拒繳物業管理費、物業公司撤場,小區治理陷入困境。
埇橋區南關街道九中社區水木華庭、平安小區就是這種老舊小區的典型代表。其中,水木華庭小區建成于2005年,2023年11月原物業公司因入不敷出強行撤場;平安小區建成于2001年,2023年12月物業公司也因入不敷出強行撤場。為維護小區正常管理,兩個小區物業公司撤場后由社區代管,其中代管水木華庭14個月,代管平安小區12個月,代管期間雖然投入大量時間、精力,但由于缺少有效溝通,居民依然拒絕繳納物業管理費,造成社區拖欠保安、保潔人員工資高達55634元。最終,社區代管模式以失敗而告終。
衛生無人打掃,垃圾無人清運,公共基礎設施無人維護,治安秩序無人治理,管理陷入混亂,居民投訴不斷……面對隨之而來的小區管理困境,九中社區“兩委”在黨總支的帶領下,迎難而上,通過一系列扎實有效的工作,成功激活居民自治內生動力,探索出了一套可復制、可推廣的老舊小區治理模式。
主動擔當
居民生活平穩過渡
物業公司撤場、社區托管模式失敗后,九中社區“兩委”班子也曾陷入迷茫,對于老舊小區治理失去了信心,從思想上產生畏難情緒。然而,困難沒有擊垮社區“兩委”班子的為民信念,反而更加堅定了他們不服輸的決心。在社區黨總支的帶領下,社區“兩委”迅速統一思想,以舍我其誰的責任擔當第一時間承擔起過渡期的小區管理工作,解決居民生活燃眉之急,穩定居民情緒。
面對小區公共區域照明缺失問題,社區黨總支主要負責同志帶頭墊付電費1000余元,帶領黨員志愿者積極排查修復線路故障點12處,恢復主干道及樓道等公共部位照明。
針對垃圾堆積難題,社區黨總支發出“垃圾清運眾籌倡議書”,鼓勵黨員家庭率先響應捐款。在黨員的帶領下,85戶居民積極參與捐款,3天內籌集資金2000元,解決垃圾清運費用問題。同時,社區積極協調環衛部門增派清運車輛,清理陳年垃圾20余噸,還居民一個干凈的生活環境。
為暢通訴求渠道,社區在小區入口、單元樓棟顯著位置張貼“社區服務熱線公示牌”20余處,由社區“兩委”成員輪流值守,接受居民投訴、收集居民意見,期間累計處理居民報修、投訴等180余件。
精準破題
重構小區自治模式
在穩住基本面的同時,社區黨總支將工作重心轉向如何構建老舊小區治理模式上來。
廣泛收集民意,建立問題清單。社區黨總支書記牽頭,“兩委”班子成員參與,發動居民代表、黨員志愿者36人建立6支“掃樓”小分隊,對水木華庭、平安小區343戶居民開展5輪次全覆蓋“敲門行動”,15天內收集意見建議317條,梳理出屋頂漏雨、設施老化、安全隱患等8類核心訴求,形成詳細問題清單,為小區治理打下了堅實基礎。
聚焦重點,精準施策。成立由社區黨總支牽頭、居民代表和黨員志愿者廣泛參與的小區臨時管委會,具體負責自治體系重建工作。在充分征求居民意見的基礎上,小區臨時管委會達成共識,即先解決問題再談自治模式的工作思路,針對收集到的問題,本著先易后難的原則逐一解決。例如,水木華庭小區反映原業主委員會履職不力的問題,黨總支主導業委會改選,嚴格執行“黨員優先、零欠費記錄、志愿服務經歷”三大硬性標準,通過“個人自薦+居民聯名推薦”,從報名者中精心篩選出5名候選人(其中4名黨員)。改選后的業主委員會得到了廣大業主的認可,開展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明顯提高,參與小區治理作用明顯。
①拂曉報社各媒體稿件和圖片,獨家授權拂曉新聞網發布,未經本網允許,不得轉載使用。獲授權轉載時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
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轉載的作品內容涉及您的版權或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本網聯系,本網將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作相應處理。
本網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57—3909502
舉報郵箱:zgfxnews@163.com
版權所有:拂曉新聞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
地址:宿州市紡織路拂曉報社 郵編:23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