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死如歸,是九旅戰士的血性。1942年,在反掃蕩戰役中,為牽制日軍進攻,26團堅守朱家崗,與1000多名日偽軍展開殊死搏斗。從拂曉到黃昏,戰士們子彈打完了用刺刀捅,刺刀捅彎了用槍托砸,槍托砸壞了用鐵鍬砍,連續打退敵人多次進攻。團長羅應懷被機槍打斷了腿,仍堅持指揮戰斗,陣地上堆滿了700余具敵人尸體,終于等到了援軍。朱家崗戰斗的勝利,為“三十三天”反掃蕩勝利立下了頭功。這一次戰斗的勝利,被新四軍領導譽為“我軍指戰員英雄主義的最高表現”,烈士們用熱血和生命詮釋了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和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書寫了九旅在新四軍抗戰史上光輝的一頁。
絕境中能浴火重生,艱難時仍奮勇殺敵,是九旅敢打惡仗、敢于勝利的又一特色。
1941年春節剛過,九旅奉命由張愛萍旅長率領25團、27團從淮海區返回皖東北。這次回師,是皖南事變后關系華中抗戰大局的戰略行動之一。如何打開局面,當時提出了兩個方案:一是采取掏心戰術。利用秘密回師、春節剛過、大雪覆蓋這些條件,以主力直接攻取青陽,殲滅守敵,而后再向外開花,掃蕩偽頑,打開局面;二是先掃清青陽外圍小據點,然后再打青陽。初看起來,前者有風險,萬一打不下來,將會給以后作戰帶來困難;后者似無風險,但戰斗打響后,敵人可能收縮兵力,集中力量防守青陽,這將會增加奪取青陽的難度,也勢必延遲恢復根據地和打通與四師聯系的進程。
正確的決定來源于實際情況的正確分析與判斷。根據偵察情況,張愛萍決心先奪取青陽,以主力出其不意,直搗敵人心臟,攻殲青陽守敵,鏟除皖東北心腹之患,然后擴大戰果,打開局面。根據旅長決定,旅部又作了周密部署。由趙匯川任團長的27團擔任主攻,25團負責打援。2月11日晚8點半,27團完成了對青陽守敵的合圍。9點整,槍炮聲如疾風驟雨,籠罩敵軍工事。到第二天上午9點,槍聲停息,整個戰斗勝利結束,全殲青陽鎮守敵,俘獲敵副團長以下600余人及大量武器裝備等物資。之后,九旅又乘勝收復馬公店,迅速擴大戰果。到3月初,皖東北根據地不僅完全恢復,還有所擴大。
英雄是民族最閃亮的坐標。新四軍九旅以錚錚鐵骨戰強敵,以血肉之軀筑長城,以前仆后繼赴國難,譜寫了驚天地、泣鬼神的雄壯史詩。抗戰期間,九旅共進行大的戰斗185次,斃傷日偽軍17874人、頑軍2萬多人,自身也付出了重大犧牲。
全面抗戰期間,宿州地方武裝及游擊隊先后有9個團2萬余人升編為主力部隊,后編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8軍、43軍、34軍、18軍、21軍等英雄部隊。九旅于1949年2月改編為21軍63師。經歷多次軍改,這支走出張愛萍、韋國清兩位開國上將的英雄部隊仍保留建制,今天正以武警機動部隊的雄姿,戰斗在西北高原,維護著祖國安全。
在紀念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的今天,民族的正義之光,讓九旅這段英勇的抗戰歷史再次顯影,在我們心中印下了英雄們不畏強暴、寧死不屈、血戰到底、堅韌不拔的抗戰精神。先輩們用鮮血和生命鑄就的不屈的魂靈、奮戰的英姿,將鼓舞我們奮勇前進,引導我們奔向復興。
①拂曉報社各媒體稿件和圖片,獨家授權拂曉新聞網發布,未經本網允許,不得轉載使用。獲授權轉載時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
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轉載的作品內容涉及您的版權或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本網聯系,本網將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作相應處理。
本網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57—3909502
舉報郵箱:zgfxnews@163.com
版權所有:拂曉新聞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
地址:宿州市紡織路拂曉報社 郵編:23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