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動的史詩——新汴河⑩ |未來:生態與煙火的和鳴
航拍新汴河景區。記者 蘇洋 攝
清晨的陽光灑在新汴河的水面上,碎金般的光影隨著漣漪蕩漾。河堤上,晨跑的年輕人與打太極的老者擦肩而過;不遠處,一群攝影愛好者正架起相機,拍攝河岸的花海……
新汴河,這條穿城而過的河流,曾是宿州人記憶中的“功能河”,如今又悄然醞釀一場華麗轉身——從傳統的水利廊道升級為“全景式濱水微度假休閑旅游區”。
藍圖:生態客廳詩情畫“邑”
“如果把宿州比作一個家,新汴河就是我們的‘生態客廳’。”市新汴河景區旅游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策劃運營部負責人金銘在接受采訪時,用了一個生動的比喻。據介紹,未來的新汴河,將是一個融合多樣化城市野趣休閑功能與優質生態景觀于一體的全景式濱水微度假休閑旅游區。
翻開《宿州市新汴河景區旅游總體規劃(2022—2035 年) 》,可以看到,依托現在新汴河4A級景區范圍,沿新汴河上下游拓展、東西向延伸,面積約43平方公里的規劃空間如同一幅水墨長卷。在這里,“生態客廳,詩情畫‘邑’”的藍圖躍然紙上。
這份規劃方案,堪稱新汴河的“重生秘籍”。規劃團隊創造性地提出了“一廊雙核,四區十脈多板塊”的空間格局。
“一廊”是新汴河濱水生態休閑廊道。這條“綠絲帶”將貫通東西,用步行道和騎行道串聯起沿岸的風景。想象一下:清晨你可以沿著河邊慢跑,傍晚又能騎車欣賞落日,一條廊道就“承包”了全天的運動需求。
“雙核”的設計更是妙筆生花。城市中心水岸核就像客廳的主沙發,由汴北中央公園、云科公園、三角洲公園組成,主打文化研學和高科技體驗;而城郊生態游憩核則像客廳的景觀陽臺,以引河交匯處的花海為核心,打造出一片生態秘境。
最精彩的要數“四區”的劃分。規劃師們像是給河流施了魔法,讓它從西到東變換出四種截然不同的“表情”:
云都邑片區——城市的“智能面孔”。這里是新汴河的“科技擔當”,AR導航、虛擬導游等現代科技將讓千年汴河與“云都”宿州碰撞出奇妙的火花,可以看到隋唐時期運河漕運的盛景。 這樣的“時空穿越”體驗,誰能拒絕?
汴河情片區——文化的“溫柔眼眸”。非遺工坊里,老人們正在制作碭山梨膏;水岸戲臺上,泗州戲的唱腔隨風飄蕩。這里把宿州的文化基因解碼重組,讓歷史不再是教科書上的文字,而成為可觸摸、可體驗的鮮活的具象場景。
生態畫片區——自然的“調色畫板”。春天,櫻花落在肩頭;夏季,紫薇花開成海;秋天,蘆葦蕩起金波;冬日,梅花飄香。規劃師們延續了“隋堤看花”的古典意境,用四季不同的美景描繪出一幅流動的生態畫卷。攝影愛好者們已經摩拳擦掌,準備在這里收獲朋友圈點贊了。
田園詩片區——郊野的“運動基因”。稻田迷宮、親子農場、騎行驛站……這里把農耕文明與現代休閑完美嫁接。周末市民帶著孩子來認認莊稼,或者在田野間來場騎行比賽,城市里缺失的自然教育,在這里都能補回來。
此外,“十脈”指十條特色景觀軸脈,通過支河和綠廊滲透入城;“多板塊”則包括6處連片開發板塊和30處文旅板塊,確保開發與生態平衡。
市民在新汴河景區賞荷。 特約攝影 丁輝
期待:重現“此去淮南第一州”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頭。”很多宿州人對白居易《長相思·汴水流》里的這句詩很熟悉,但問起汴河的歷史,年輕人多半會露出茫然的表情。
“蘇軾《南鄉子·宿州上元》中曾用‘淺黛橫波翠欲流’形容這里,但許多文化記憶被淡忘了。”金銘告訴記者,未來,新汴河景區將復現“隋堤看花”的盛景,并打造“汴情八苑”等場景,用沉浸式劇場、非遺工坊等方式讓歷史“活”起來。
“過去治水重在防洪,現在我們要讓河岸‘會呼吸’。”金銘介紹,在保障防洪排澇和水生態安全的基礎上,將構建城景生態骨架,完善自然生境系統和韌性海綿系統,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育,打造“淺黛橫波翠欲流”的生態廊道。“以后能經常看到白鷺群飛的場景,孩子們可以參加濕地研學,這才是城市該有的自然味兒,才是‘此去淮南第一州’該有的模樣。”
周末的新汴河景區東段河畔,帳篷星羅棋布。市民陳晨正張羅著餐桌和燒烤架等,準備和家人在這里野餐。“從市區開車到這里只要半個小時,非常方便。”陳晨說。
像陳晨這種“近郊微度假”需求,正是新汴河景區瞄準的新賽道。
未來,新汴河景區將以臨水型郊野休閑、度假創意酒店為特色,強化水岸花海、漁樂水園、城邊游園等景觀構造品質,拓展時尚夜街、汴情八苑、休閑農莊等消費空間,提升濱水游憩、康體健身等服務配套質量,做到郊野休閑活動集文化養性、生態養心、康體養身于一體。
在新汴河畔,記者遇到了帶著孩子游玩的市民王先生。“周末這里人越來越多,要是能有個聞著咖啡香看書的地方就完美了。”他指著一處空地說,“聽說這里要建一座公益書屋,到時可以來看看。”
他說的正是“風行者”協會自籌資金修建的公益書屋。此時,協會參與書屋建設的成員們正在河堤上比劃著圖紙,陽光在他們卷起的藍圖邊跳躍。
作為一家民辦社會組織,“風行者”協會積極投身到新汴河景區的建設中,為了把書屋打造成“水岸文化客廳”,已經數易其稿。會長陳峰的電腦里存著十幾個版本的設計方案,從落地窗的弧度到書架的木紋都反復推敲。“既要讓人們坐得住,又要讓游客看得美。”陳峰說,這個枕著汴河流水的書屋即將破土而出,或許等到秋葉泛黃時,就能聞到飄散在水岸微風里的書香和咖啡香了。
未來:重新定義新汴河的價值
站在新汴河景觀橋上,市新汴河景區旅游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謝長豐描繪著藍圖:“我們的目的是打造一條展現宿州歷史基因的文化魅力之河、保證河岸水利與生態安全的生態風景之河、承載居民與游客休閑需求的活力休閑之河。我們要做的就是,重新定義新汴河的價值。”
目前,新汴河景區正加速推進運河非遺小鎮、“一宿千年”水上夜游、蘄園康養綜合體3個項目。
運河非遺小鎮項目以168畝唐宋風貌建筑群為核心,將聚合9項國家級非遺資源,打造集活態傳承基地、非遺博覽館及大師工坊集群于一體的文旅綜合體。同時,配套沉浸式劇場與文商旅設施,致力于構建省級文旅休閑示范區。
“一宿千年”水上夜游項目將在5.3公里汴河水域構建融合楚漢文化、數字光影與AR技術的沉浸式體驗場景。項目包含“汴水隋風”“星河入夢”等四大主題篇章,并配套建設非遺美食街與定制游船服務,旨在打造皖北地區夜游新地標。
投資規模最大的蘄園康養綜合體,將首創“生態療愈+智慧康養”模式,聯動森林資源與中醫文化,建設自然療愈中心、全齡康養社區及四季養生節慶體系。
三大項目將推動新汴河景區形成“文化傳承+科技體驗+生態康養”水岸聯動新格局,為宿州文旅產業升級注入強勁動能。
復興:落日與花香的邀約
而對普通宿州人而言,未來或許更樸實。采訪中,一位在河畔散步的老人說:“我小時候看到過新汴河的開挖過程,兒子在這兒摸過魚,以后孫子估計要在這兒學劃槳板、談戀愛嘍。一條河串起了我們家的記憶,以后它又要給更多人創造新回憶了。”
夕陽西下,新汴河披上了一層金色薄紗。河岸的咖啡館里,人們三三兩兩地坐著。帶著孩子騎行的市民周女士忍不住停下來拍照。看著眼前的美景,她滿懷憧憬:“希望以后這里能像杭州西湖一樣,既是風景,又是生活。”
在新汴河的藍圖里,宿州人看到的不僅是旅游收入,更是一種城市發展范式的轉變:當生態從“配套”變為“中樞”,當文化從“遺產”變為“場景”,這條河便成了撬動城市升級的杠桿。
新汴河,承載著歷史,躍動著活力。未來的新汴河,既是宿州的生態安全屏障,又是市民、游客心中的詩情畫“邑”,更是每個宿州人對生態與煙火和鳴的美好生活想象。
“我們的目標是輻射長三角。”謝長豐信心滿滿,“當游客說起宿州,不再只是‘燒雞’和‘奇石’,還有‘新汴河的落日與花香’。”
這場河流的“文藝復興”,才剛剛開始。
記者 徐蕾
· 版權聲明 ·
①拂曉報社各媒體稿件和圖片,獨家授權拂曉新聞網發布,未經本網允許,不得轉載使用。獲授權轉載時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
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轉載的作品內容涉及您的版權或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本網聯系,本網將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作相應處理。


推薦閱讀
-
1流動的史詩——新汴河⑩ |未來:生態與煙火的和鳴 08-11
-
2
-
3全市寵物經濟產業發展工作調度會召開 08-04
-
4上半年宿州市水利建設投資增幅全省第一 08-04
-
5上半年宿州市一般公共預算收支順利實現“雙過半” 08-02
-
6全市季度工作會議召開 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