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最大“煤電+熔鹽”儲能項目投運
拂曉新聞網--拂曉報訊(記者 趙靜 通訊員 周寶桓 文楚)8月30日上午8時58分,由國家能源集團安徽公司宿州電廠建設的1000兆瓦時全國最大“煤電+熔鹽”儲能項目完成168小時試運行,正式投產運行。
記者在現場看到,兩個巨大的白色熔鹽罐體并排林立,一側連接著龐大的汽機廠房,各種管道錯綜盤旋。在運行集控室,10余名值班員監守著操控系統,密切分析顯示屏上各項數據的變化,確保安全運行。
該項目于2024年3月開工,當月入選國家首批綠色低碳示范工程,9月成功申請國家發展改革委“兩重”建設項目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1億元,由國家能源集團新能源院研發。在系統設計方面,創新提出“主蒸汽+熱再蒸汽+四抽蒸汽”的三路抽汽方案,換熱后的蒸汽直接供熱,實現能量梯級利用,打破傳統煤電“以熱定電”的剛性約束。通過熔鹽在390℃高溫熔鹽罐與190℃低溫熔鹽罐間的熱量循環,實現1000兆瓦時熱能跨時段存儲與釋放。在協同控制方面,首次研制煤電耦合蒸汽加熱熔鹽儲熱仿真平臺,對“煤電+熔鹽”儲熱項目的控制邏輯進行仿真,形成基于熔鹽儲熱的火儲聯合網源協調控制技術。
“熔鹽儲熱技術的引入,為傳統煤電機組外接一個‘充電寶’,低谷時段多余的電量可以儲存進‘充電寶’,在高峰時段釋放,有效解決了煤電機組供熱、供電難以兼顧的問題,提升煤電機組的調節靈活性。”國家能源集團安徽公司宿州電廠運行部主任常士亮介紹,項目投產后,不僅能解決機組“調峰”與“供熱”之間的矛盾,提高電網穩定性,有效推動煤電機組向支撐性、調節性電源轉型,還有助于消納電廠周邊區域的棄風棄光電量,每年可提升新能源消納能力約1.28億千瓦時,減少碳排放約8.5萬噸。同時,每年可增加供熱能力220萬噸,滿足當地40多家工商業企業用熱需求,促進產業集聚,為皖北吸引優質企業入駐創造有利條件。
“項目實施全國首臺套吉瓦時級煤電熔鹽儲換熱成套裝備及控制系統,為貫徹落實國家‘雙碳’戰略、加快推進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提供了有益探索,也為煤電機組大幅度提高調峰和供熱能力開辟了全新路徑。”國家能源集團安徽公司宿州電廠黨委委員、副總經理倪宏寧說。
· 版權聲明 ·
①拂曉報社各媒體稿件和圖片,獨家授權拂曉新聞網發布,未經本網允許,不得轉載使用。獲授權轉載時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
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轉載的作品內容涉及您的版權或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本網聯系,本網將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作相應處理。


推薦閱讀
-
1九旬老兵心中的歌 09-01
-
2宿州市新增兩個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 08-30
-
3上半年全市縣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69.2億元 08-28
-
4筑文化新地標 賦城市新動能 08-27
-
5陽臺經濟產業發展工作調度會召開 08-27
-
6楊軍走訪慰問抗戰時期參加革命工作的離休干部 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