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記歷史 緬懷先烈·抗日烽火路)雄氣壓隴海 英風斷淮河
■ 中共宿州市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1945年2月7日的延安,寒風掠過楊家嶺的窯洞,中共中央委員會的挽聯在北風中獵獵作響,千余名軍民肅立在中央大禮堂前,遙祭中國工農紅軍和新四軍杰出指揮員、軍事家,新四軍第四師師長彭雪楓。同日,遙遠的皖東北地區,淮北各界2萬人也在舉行追悼彭雪楓師長大會,挽歌悲壯,哀樂陣陣,人人掩面而泣,沉痛悼念敬愛的彭師長。從大王莊到半城鎮西郊的送葬路上,成千上萬的群眾夾道路旁,扶老攜幼,自發前來為師長送行。而此時距彭雪楓師長在西征戰場上犧牲,已經過去了5個月……
皖東北的鄉親們至今記得彭師長騎著白馬在洪澤湖畔勘察地形的身影。正是這位文質彬彬卻膽識過人的將軍,在淮北廣袤的平原上,為華中抗日根據地筑起了一道堅不可摧的血肉長城。
1941年春,彭雪楓率領的新四軍第四師剛剛經歷了豫皖蘇邊區的慘烈斗爭。國民黨頑固派發動的摩擦與日軍的“掃蕩”形成夾擊之勢,部隊在3個月內連續進行大小戰斗百余次,減員近半。5月,中央軍委命令四師向東轉移至皖東北。5日夜,新四軍第四師直屬部隊越過津浦鐵路,經濠城于7日抵達泗縣管鎮(今屬江蘇省淮安市盱眙縣)。8日,第十二旅亦由路西轉移到路東,于10日進駐鮑集(今屬盱眙縣)一帶。30日,堅持路西斗爭的第十一旅,由于形勢繼續惡化,部隊損失嚴重,彈藥奇缺,亟需休息與補充,乃經師部批準轉移至路東。
這是一次戰略性的轉移,也是一場艱苦的軍事行動,更是彭雪楓統戰工作的勝利。早在3月間,彭雪楓為了加強宿(縣)南統戰工作,派師政治部敵工部長劉貫一前去開展工作。劉貫一通過蘄縣集愛國人士王峙宇,展開了爭取當地偽軍、偽組織的工作。四師部分后方倉庫、醫院都靠近偽據點,在頑軍深入津浦路西邊區腹地時,便由他們暗中監視日軍,對我軍加以掩護。在四師主力和邊區機關由路西經西寺坡村過路東時,王峙宇給予我軍極大支持,做到了每日有情報、過路有向導。特別是此次轉移分為三個梯隊,讓如此龐大的隊伍能夠始終保持安全通過鐵路封鎖線,十分不易,是一次巨大的勝利。
彭雪楓率領第四師進入皖東北后的3年多時間里,召開會議總結3個月反頑經驗、對全師進行整編整訓,從軍事、政治、后勤工作等多方面加強部隊建設,全面提高干部的領導水平和部隊素質;同時領導開展反頑、反“掃蕩”斗爭,鞏固與發展宿東抗日游擊區,建設與發展淮北抗日根據地,為1944年落實中共中央控制中原的戰略部署奠定了堅實基礎。
1941年7月19日至7月底,根據中共中央和華中局的指示,第四師軍政委員會在淮寶縣仁和集(今屬淮安市洪澤區)召開擴大會議(會議先有區黨委和軍政委員會領導人參加,后擴大到團以上干部,統稱仁和集會議),對過去的工作和3個月反頑的成功與損失、經驗與教訓,以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方式進行了總結。仁和集會議,是第四師一次重要整軍、建軍會議,是四師工作新的起點,也是彭雪楓革命征途中的一個里程碑。
同年6月至8月,以彭雪楓為書記的軍政委員會根據會議精神,對全師開展了整編整訓,精簡機構,充實部隊,組建了一支機動力量——騎兵團,初步建立了各種正規制度,提高了干部與隊伍的素質,為四師在淮北地區開展反頑、反“掃蕩”斗爭作了重要準備。
10月15日至21日,彭雪楓親自指揮了程道口(今屬宿遷市泗陽縣)戰役,全殲國民黨頑保安第七旅王光夏部2個團,俘700余人,使淮北、蘇北抗日根據地連成一片。23日,陳毅將戰斗初步總結報劉少奇等,指出:“此次戰役于我軍軍紀提高,戰術改進均有極大的幫助。”
1942年春季,第四師和地方部隊打退日、偽、頑的進犯和出擾,主動舉行小規模出擊作戰共43次。其中,對日偽軍作戰30次,每次作戰殲敵數十人;對頑軍作戰13次,主要殲滅土頑馬馨亭等部,斃俘500余人,繳獲機槍5挺、長短槍390余支,鞏固了皖東北陣地。
1942年11月15日,日偽軍對蘇皖邊區進行大“掃蕩”。彭雪楓率部采取靈活的游擊戰術,避實擊虛,主力跳到敵人合擊圈以外,從外線打擊敵人,留小部隊及地方武裝在現地與之糾纏,使日偽軍前兩個階段共17天的“掃蕩”到處撲空。從11月30日至12月16日,彭雪楓指揮所部采取襲擊戰、伏擊戰、破擊戰、守備戰等方式打破敵人的“掃蕩”,恢復了邊區秩序。這次反“掃蕩”歷時33天,經朱家崗、馬公店、關帝廟等37次戰斗,共殲日偽軍700余人。這是淮北蘇皖邊區軍民進行的一次最大規模的反“掃蕩”戰役,沉重打擊了日偽軍,保衛了淮北抗日根據地。
時間進入1944年,在彭雪楓和鄧子恢的指揮下,第四師對日偽軍發起春季攻勢,經過3個月作戰,攻克敵據點51處,殲滅日偽軍1800余人;又于3月下旬至5月初發起第二次攻勢,進行大小戰斗60次,攻克據點46個,殲日偽軍1800余人。十萬群眾獲得解放,泗宿、泗靈睢、靈北、宿東各縣完全連成一片,部隊也在此期間得到恢復發展,“西進”條件逐步成熟。
當年夏季,侵華日軍為挽救其失敗命運,發動豫湘桂戰役,妄圖打通大陸交通線。國民黨軍第一戰區和湯恩伯集團倉皇放棄鄭州、遂平等地,退守伏牛山區,河南大片國土淪陷。中共中央命令四師西征,收復豫皖蘇邊區。8月15日,新四軍第四師主力西征動員大會在泗縣半城(今屬宿遷市泗洪縣)召開,彭雪楓作出征總動員,要求參戰官兵積極“響應黨的號召,打回路西去,收復失地,挽救中原!”西征第一戰,便是拔除阻礙前進道路的小朱莊據點。
小朱莊位于蕭縣城東南,駐有國民黨頑固派蘇北挺進四十縱隊司令王傳綬部2000人,據點四周筑有六七米高土圍墻,墻外有圍壕,壕外還有鹿砦。彭雪楓親自帶隊偵察,命令攻擊部隊于8月23日下午1時發起總攻,并親臨離院墻100米遠處指揮戰斗。第三十一團主攻,第三十二團助攻,騎兵團隱蔽圍殲突圍之敵,僅經3小時激戰即勝利結束戰斗,殲守敵1800余人,拔出了西進路上第一個“攔路虎”,首戰告捷,軍威大振。
夏邑縣八里莊是頑偽合一的李光明八十二支隊駐地。李光明自恃有頑、偽軍的支持,作惡多端。9月10日,彭雪楓與參謀長張震等人商定,以九旅二十五團主攻,十一旅阻援,全殲李光明部。11日天亮時分,八里莊戰斗進入最后激戰,彭雪楓登上圍墻,指揮最后戰斗,不幸被流彈擊中,壯烈犧牲,年僅37歲。
津浦鐵路南北貫通,穿越八十載光陰英魂永駐;淮北抗日根據地東西延伸,跨越江淮大地榮光不朽。如今的皖東北,有雪楓公園、雪楓路、雪楓小學……彭雪楓,他的名字、他的故事、他的精神,依舊并將永遠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傳頌,陪伴著一代又一代人,為實現民族復興偉業接續奮斗。
· 版權聲明 ·
①拂曉報社各媒體稿件和圖片,獨家授權拂曉新聞網發布,未經本網允許,不得轉載使用。獲授權轉載時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
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轉載的作品內容涉及您的版權或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本網聯系,本網將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作相應處理。


推薦閱讀
-
1江河安瀾潤民生 08-25
-
2宿州市加大財政投入 持續增進民生福祉 08-14
-
3宿州市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08-13
-
4上半年宿州市交通運輸項目建設實現“雙過半” 08-12
-
5流動的史詩——新汴河⑩ |未來:生態與煙火的和鳴 08-11
-
6上半年宿州市經濟運行總體穩定 08-08